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OpenAI向美国政府发出“求救信号”意味着什么?

文 | 硅基星芒上周,山姆·奥特曼在X上发文称,OpenAI预计年底年收入将达到200亿美元,并“在2030年前突破数千亿美元”。在此三天前,其首席财务官则暗示,政府应“担保”该公司的基础设施贷款——尽管她随后改口称自己“说错了话”。


文 | 硅基星芒

上周,山姆·奥特曼在X上发文称,OpenAI预计年底年收入将达到200亿美元,并“在2030年前突破数千亿美元”。在此三天前,其首席财务官则暗示,政府应“担保”该公司的基础设施贷款——尽管她随后改口称自己“说错了话”。

实际上,更重要且被市场忽略的基本事实发生在一周以前——OpenAI全球事务负责人致信白宫,请求将原本针对半导体工厂的税收抵免政策,扩展至AI数据中心、服务器制造商及电气变压器等领域。

该公司宣称,计划在未来八年投入1.4万亿美元资本支出。作为对比,这一数字已超过墨西哥的年度GDP,相当于一家初创公司要花掉美国GDP的约5%,只为搭建训练更大语言模型的计算设施。

作为当前世界最炙手可热的AI超级明星,OpenAI罕见地向美国政府发出一连串“求救信号”,意味着什么?

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。这背后只有两种可能:要么OpenAI确实找到了一条能证明大规模公共补贴合理性的回报路径;要么它构建了一套离不开永久性政府干预、否则就会崩溃的金融架构。

10月27日,OpenAI致信白宫的信件揭示了一个结构性困境:目前,“先进制造投资抵免”(AMIC)为半导体制造投资提供35%的税收减免。OpenAI希望将其扩展至AI数据中心、AI服务器生产以及关键电网组件,包括高压变压器和生产它们所需的特种电工钢。

这一请求暴露出一个OpenAI在其他场合未曾明言的问题:瓶颈已不再是芯片供应,而是电力基础设施——其建设周期以“年”而非“季度”计算。一套现代AI训练集群的耗电量超过一座小型城市,而为其供电的变压器制造周期长达18至24个月。

据OpenAI信中透露,美国没有这些变压器所用钢材的供应链。这已不是软件经济能解决的问题。OpenAI正在运营堪比公用事业规模的基础设施,却仍试图维持科技公司的高估值倍数。

AMIC扩展请求本质上是希望政府将AI数据中心重新归类为战略性制造业,把搭载Nvidia GPU的机柜与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置于同一政策类别。

这一区分至关重要:半导体工厂产出的产品服务于整个经济,而OpenAI的数据中心所产出的算力主要服务于其自有模型。扩大税收抵免实则是将资本风险社会化,而收益仍保持私有。

11月6日,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在《华尔街日报》活动上的发言引发舆论危机。她提出政府应“提供担保以促成融资”。这一措辞谨慎而模糊,既可指直接贷款担保,也可理解为更广泛的基础设施支持。

外界反应迅速且激烈。

白宫AI主管David Sacks直接发文回应:“不会有联邦对AI的救助。”共和党州长和民主党参议员齐声反对,认为这无异于将OpenAI的风险转嫁给公众。Friar随后在LinkedIn收回言论,称自己“用词不当”,并强调OpenAI并未寻求政府担保。

展开全文

山姆·奥特曼随即发布长文,强调公司既未获得、也不希望政府为数据中心提供担保,并将政府角色限定于支持半导体制造与国内芯片供应链,而非为OpenAI的基础设施债务背书。

问题在于,OpenAI10月27日的信中明确讨论了为AI供应链制造商提供贷款担保、拨款和成本分摊协议,主张联邦直接出资“将关键电网组件的交付时间从数年缩短至数月”,甚至建议政府建立铜、铝和稀土等AI基础设施所需材料的战略储备。

这并非语义之争:OpenAI要么想要联邦直接资助其建设,要么想要通过税收激励降低35%的建设成本。两者都涉及政府资金。贷款担保与税收抵免在会计处理上或有不同,但在公众认知中,当一家初创公司请求超过许多国家年度预算的补贴时,这种区别已无足轻重。

彭博社曾指出,OpenAI的支出计划“因这家尚未盈利的初创公司寻求创造性融资安排——包括被批评为‘循环交易’的结构——而受到审视”。

这一点值得展开。

OpenAI已宣布与Oracle、软银和微软等合作建设数据中心和采购GPU。其中不少交易的结构是:OpenAI承诺从其参与出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购买算力,而购买所产生的收入又依赖运行在同一基础设施上的产品。微软投资OpenAI,为其提供Azure算力进行训练,并从ChatGPT和API销售中分得收入。

这套模式在增长顺利时或许可行,但若客户获取成本增速超过收入怎么办?如果GPT-5训练八个月却仅比GPT-4略有提升怎么办?到那时,循环交易将不再像是复杂的金融工程,而更像纸牌屋——每个参与者同时是债权人和债务人。

届时联邦支持将不再是政策选项,而是救助。OpenAI实际上是在向华盛顿传递一个信息:我们承诺的基础设施支出已超出私人融资能力,但为了国家利益,这项建设必须推进。

一家初创公司承诺投入1.4万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,几乎没有可参照的先例。这种规模只能与主权项目相提并论,而非由风投支持的企业。而后者通常都是明确的政府项目,以公共利益为由,无需先证明市场可行性。

OpenAI的尝试近似于SpaceX的Starlink,但资金需求高出一个量级,且目标客户群体更为模糊。Starlink之所以成立,是因为农村宽带需求明确且支付意愿可衡量。

OpenAI的赌注依赖于三个假设:模型能力持续指数级提升、企业对AI服务的需求长期存在、利润率足以覆盖包括区域电网升级在内的基础设施成本。任何一环出错,整个逻辑便不再成立。AMIC游说的紧迫性表明,OpenAI管理层已算过这笔账,并看到了资金缺口。

乐观情景下,OpenAI实现其收入预测:公司在12月达到200亿美元年收入并保持增长,从而事后证明基础设施投入的合理性。AMIC扩展获批降低AI硬件成本。OpenAI成功从初创公司转型为工业级运营商,五年后,政府税收抵免被视为助力美国锁定AI领导地位的明智政策。

中间情景则更为复杂:收入增长但未达预期。届时,崩溃情景不言自明:模型进展停滞,企业AI应用范围不及预期,OpenAI无法履行基础设施承诺。循环融资链断裂,暴露出公司的健康状况依赖于所有人共同维持的假象。

微软可以通过并购吸收OpenAI,但其他投资者血本无归。又或者华盛顿直接干预,将技术国有化但保留运营;抑或公司破产,核心研究人员流向Anthropic、谷歌或吸取OpenAI教训的新兴初创公司。

游说策略与公开信息之间的反差值得玩味。

拥有可持续模式的公司通常不需要在证明市场存在之前,就寻求《芯片法案》这类干预。山姆·奥特曼却一方面对外展现信心与增长曲线,而他的政策团队却在要求为尚未跨越“死亡谷”的制造商提供产业支持。

OpenAI建造了一台容错率极低的精密机器:软件公司尚可试错,基础设施业务则没有退路。1.4万亿美元的承诺,要么是为争取政府支持而采取的谈判策略,要么是OpenAI已意识到私人市场无法以可承受的条款满足其融资需求。

如是,作为市场的一部分,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:崩溃风险已非假设,问题只在于音乐何时停止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qkbt.cn/38801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