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一年一度的购物高峰“双11”到来,各类应用程序的开屏广告频繁弹出,又因广告跳转后的最后归宿基本上都是购物App,被网友戏称“条条大路通电商”。
这幽默戏言的背后,揭示了用户苦开屏广告久矣。

近日,话题#官方称已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#冲上微博热搜。
此外,据大众新闻消息,11月6日上午,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(浙江省知识产权局)工作人员表示,淘宝平台由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开设,其注册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,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需要联系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具体情况。
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(杭州市余杭区知识产权局)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局已经收到关于淘宝霸屏广告乱象的举报,并交由网监分局办理,目前已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。
广告“乱跳转”并非新问题。
早在2022年11月,针对APP“摇一摇”乱跳转等问题,在工信部指导下,中国信通院、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便曾联合小米、美团、阿里等多家企业联合制定了《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 第7部分:欺骗误导强迫行为》并发布实施。
标准细化了APP信息窗口通过“摇一摇”等方式触发页面或跳转至第三方应用的相关参数,提出“摇一摇”动作的设备加速度应不小于15m/s2,转动角度不小于35°,操作时间不少于3s等系列参考数值。
不过,尽管有了相应规范,但未见相关处罚规定。

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各类“跳转广告”层出不穷,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病。
媒体报道,7日,河南郑州。一男子吐槽给老人新买的红米手机出现广告连环套,老人根本不知道在哪关。
画面显示,打开手机自带天气应用里的“天气播报”后直接跳转到了广告,且广告设置虚假关闭按钮,点击关闭竟直接跳转至下一条广告,有的还甚至自动开始下载软件。
对此,小米客服表示,用户可以打开手机设置关闭系统广告,自带应用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,其他应用广告需要操作关闭列式管理就不会再出自动跳转。
不得不说,不止是老人难以遏制跳转,对于年轻人也是一样。
如今,“跳转广告”日益泛滥,误点、误触甚至“误摇”的概率越来越高。
微博、知乎、豆瓣、B站、微信、百度地图等均是易触发“跳转广告”的平台。
而除了淘宝,京东、美团、大众点评等也均是跳转广告的投放大户。
如何看待淘宝因广告霸屏被调查,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?
双11电商的流量焦虑和用户体验如何平衡?边界是什么?
对此,第一财经记者陈杨园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,本猴以为:
借助用户无意识的手机晃动而强制跳转,本质上就是违背消费者意愿。
这种疯狂买量的打法,显示出电商平台,想要快速占据消费者的消费心智的焦虑。
特别是淘宝闪购,这种焦虑带来的霸屏冲动更为猛烈。

由于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,即时零售领域有了第一个独立的超级App,淘宝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,所以急切扩大战果,以至过界。
然而,买量买不来消费者黏性,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追求全网最低价,而是转向追求质价比。
平台方可以大手笔广而告之,但不能强制跳转,这就是边界。
显然,打开微博、先逛淘宝,这样的使用体验,不仅仅不会带来更多的消费红利,反而对于两个平台而言,都是票房毒药。
作者 张书乐,人民网、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,中经传媒智库专家,资深产业评论人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